新闻中心

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——千年梦圆铸奇迹

公司新闻 2022-04-13 17:56:15 3158

千年梦圆,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胜利——

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,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192万人搬出大山,减贫人数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,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,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。

伟大奇迹,这是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战——

五级书记抓脱贫,每年4.5万余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村入组,深入践行“团结奋进、拼搏创新、苦干实干、后发赶超”的新时代贵州精神,全省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士气高。

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,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,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,持续打好以农村“组组通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、易地扶贫搬迁、产业扶贫、教育医疗住房及农村饮水安全“3+1”保障的“四场硬仗”,探索一系列精准管用的“贵州战法”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、坚中之坚,实现了贵州大地的“千年之变”。

山路畅富路广

四月,溪河的水暖了,满山的竹叶儿挂着露珠,随风摇曳。

这里是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。“路通了,竹子大批卖了出去。年年砍、年年长,一年能卖10车,大约100多吨。”家住黎明村四组的吴兴国栽种竹子100多亩,这个“绿色银行”成为全家奔向富裕的源泉。

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回忆:“为了把竹子卖出去,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修路了,但真正解决村里的交通问题,靠的还是脱贫攻坚。”通组路建成后,黎明村掀起了“丹霞第一漂”旅游热,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,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。

2015年,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,要在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。殷殷嘱托化为强劲动力。贵州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,连续三年开展“春季攻势”“夏秋决战”“秋后喜算丰收账”“冬季充电”等行动,全面打响“四场硬仗”。

2017年8月,贵州率先启动农村“组组通”硬化路三年大决战,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农村发展难题。在实现县县通高速、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基础上,贵州用两年多时间建成7.87万公里“组组通”硬化路,惠及1200万农村群众,真正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“组组通”硬化路,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,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。据不完全统计,“组组通”建设带动贫困群众约25万人次,带动增收27.1亿元;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,带动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500个。

曾经“地无三尺平”的贵州,如今山间路畅,乡村更美、农民更富。

挪穷窝幸福长

罗建朝是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新市民,2017年从晴隆县长流乡到南兴社区后就当上了保安。去年3月,罗建朝夫妇到食用菌产业基地务工,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超过5000元。

新市民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。33岁的新市民李臣娣如今成了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干部,工作之余,她每周都会和伙伴一起直播带货,推荐当地农特产品。

贵州贫,很大程度上贫在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。2015年11月,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“易地搬迁脱贫一批”的重要指示,吹响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冲锋号。

2015年12月2日,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“第一炮”,启动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脱贫攻坚“头号工程”。

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、任务最重的省份,“十三五”期间,贵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,成功探索“六个坚持”“五个体系”等行之有效的贵州模式,完成搬迁192万人,累计建成949个集中安置点,建成安置住房46.5万套,大力创办就业帮扶车间1082个。

在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,8000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这里安家落户,宽阔的关花大道将社区与县城连接起来,是搬迁户们融入城市生活圈的主要通道。

18岁的曾泽念随家人从贫瘠的山窝窝搬迁至此,在社区车间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,弟弟在临近新校读初中。如今的一切令她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。

壮阔大迁徙,一步跨千年。如今,192万人摆脱贫困的命运,在新生活中逐步站住了脚跟,迎来了崭新人生。

田园绿产业旺

漫步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茶园,春日的惠风正在催生茶树吐出“黄金芽”。谈起茶产业,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说:“这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丰收的‘子孙产业’。”

10年前,大屯村没有一个成规模的产业,群众广种薄收、靠天吃饭。近年来,大屯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,壮大茶产业,茶园从过去的600多亩发展到2.3万亩。

如今的大屯村,在茶产业的带动下,全村人均收入达11000元。2021年大屯苔茶园区年产量达3000吨,每亩单产达3000至7000元,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。

长期以来,由于受交通、资金、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,贵州农村产业“小、散、弱”的特征较为突出,农产品“好的不多、多的不好”,加工方式粗放、产业链短、附加值低。

2018年初,贵州提出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”,全面推行“八要素”,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,建立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,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方式,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“六个转变”。

农村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。食用菌、水果、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,茶叶、辣椒等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,农业产业的规模、产量、产值显著提升,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。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7.7%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.4%。

广袤农村,日新月异。如今的贵州,“绿叶子”变成了“金叶子”,“滚山鸡”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,“跑山牛”跑进了“长三角”,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群众带来金山银山。

补短板强保障

贵州贫,贫在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突出。

民生为本,发展为要。贵州始终坚持脱贫标准,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基础上,着力补短板、强弱项,确保教育医疗住房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;逐户制作“3+1”保障“明白栏”,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、成色足。

从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。贵州持续压缩6%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,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“1+N”计划,扎实推动教育惠民举措。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。

从“看病难”到“真方便”。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,完成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和合格村医配备,贫困人口全部落实“三重医疗保障”,不再“小病靠拖、大病靠扛”。

从“茅草房”到“新楼房”。实施危房改造等工程,330万户农村群众从“忧居”变成“优居”,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。

从“有水喝”到“喝好水”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等,解决7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。

“四场硬仗”连连告捷,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。如今,大地变了模样,山村焕发生机。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,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徐徐铺展。

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”的战略定位,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有力支持。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贵州全省上下正踔厉奋发,勇毅笃行,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踏步向前。